关于管式炉添加剂的使用
管式炉在使用中,添加不同的添加剂,可以用于测定碳量、硫量等,通常使用的添加剂种类主要有一下几种。
1、CuO
常用作管式炉燃烧法测定碳的添加剂。为了实现完全氧化,CuO起催化作用,它在高温时放出氧,然后在氧气中再转化为CuO。此处CuO起氧化剂的作用。由于氧化铜熔点较低,并兼有助熔作用。
2、锡
主要作用是助熔。钢的熔化温度一般在 1400℃左右,某些铁合金熔化温度更高,熔化试样,一靠燃烧过程产生的热量,二靠加入助剂降低熔点。锡的熔点是231℃,钢铁分析常用它作助熔剂,除助熔外,兼有发热作用和稳燃作用。由于锡助熔作用突出,不仅用于电阻炉燃烧,也用于电弧炉、高频炉燃烧。由于锡氧化生成SnO2属碱性氧化物,加入过多,会引起硫测定值降低,因此,锡应适量加入。
3、V2O5
属酸性氧化物,它有利于SO2的释放,常用作燃烧法测硫的添加剂。其作用原理与CuO相似,在氧气流中,它是催化剂又是氧化剂。
4、NiO、Co3O4、Fe2O3、PbO2与CuO有类似的性质,都可用作管式炉测碳的添加剂。
5、WO3、TiO2、MoO3、Cr2O3与V2O5有相似的作用,都可用作测硫的添加剂。
在选择添加剂使用时,应根据具体的情况,看看具体需要进行什么样的测定,然后再为管式炉选择合适的添加剂产品,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
使用真空管式炉需要知道的几个问题
真空管式炉由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损耗很大,所以为了确保设备能够长期稳定运行,用户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有许多。
1.真空管式炉初次使用或长时间不用后,要在120℃左右烘烤1小时,在300℃左右烘烤2小时后使用,以免造成炉膛开裂。炉温尽量不要超过额定温度,以免损坏加热元件及炉衬。禁止向炉膛内直接灌注各种液体及溶解金属,保持炉内的清洁。
2.炉子使用过一段时间后,若真空度降低,可分别更换不锈钢法兰盘之间的耐温硅胶圈或重新安装不锈钢法兰盘或更换修理真空系统,以提高系统的整体真空度。
3.冷炉使用时,由于炉膛是冷的,须大量吸热,所以低温段升温速率不易过快,各温度段的升温速率差别不易太大,设置升温速率时应充分考虑所烧结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免出现喷料现象,污染炉管。
4.真空管式炉炉膛若采用石英管,当温度高于1000℃时,石英管的高温部分会出现不透明现象,这叫失透(又叫析晶性)是连熔石英管的一个固有缺陷,属正常现象。
5.定期检查温度控制系统的电器连接部分的接触是否良好,应特别注意加热元件的各连接点的连接是否紧固。
初次使用真空管式炉时,用户一定要先对使用说明书进行详细的了解,然后再进行操作,以免不当操作对设备造成损坏。
管式气氛炉的烘炉前准备
管式气氛炉安装、接线无误后即可开始进行烘炉。烘炉可以烘干耐火材料、平衡炉体内部应力,烧结结合胶泥,同时检验电气系统工作性能及可靠性。烘炉前还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烘炉前准备:
1、按管式气氛炉烘炉工艺要求设定控制温度。
2、烘炉工艺如下:
室温~150℃,1h;
150℃恒温,1h;
150~600℃,1h;
600℃恒温,1h;
600~950℃,2h;
950℃恒温, 2h。
烘炉工作完成,并达到了设定的温度后,即可按照管式气氛炉的正确使用流程来进行操作了。
怎么对管式炉进行温度校准
管式炉需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工作,但是有时也会出现温度偏差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它的使用效果,这时就需要俩进行温度校准了,那么通常温度校准都有哪些方法呢?
1、用基准物质,多点校准。(至少是一种基准物质校准一个点,在管式炉常用的温度附近),比如AU的标准熔点是1063°C,吹遍了放进炉子,成球则表示炉温超过1063°C,如果没有变化则表示炉温低于1063°C,控制炉温内的温度变化以判断到了AU的熔点,多点法是再增加准确的温度点。
2、使用测温环进行校准。测温环的工作原理是根据在其工作范围温度内的线性收缩,从而给出测温环和烧成品的实际累积热量,对照换算表得出的测试温度,所测出的环直径可转换成环温度。
3、使用热电偶进行校准。热电偶是管式炉常用的测温元件,可以准确的得到温度的数值,但是一定要正确的使用热电偶去测量。
管式炉不管是选择哪一种温度校准方法,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流程来进行,确保校准的准确性。